首页 >> 生平年谱 >> 范仲淹年谱

范仲淹年谱

宋太宗端拱二年(989),1岁

八月丁丑(二十九日,公历10月1日),范仲淹生于武宁军(治所徐州)节度掌书记官舍(楼钥《范文正公年谱》。另据方健先生考证,范仲淹生于河北真定府)。父墉,太平兴国三年(978)随吴越王钱俶归宋。范墉归宋后,历官成德军(真定府,治今河北正定)、武信军(遂州,治今四川遂宁)、武宁军节度掌书记。母夫人谢氏(?—1026)。仲兄仲温(985—1050),是年五岁。

是年正月,朝廷诏议北伐。七月,契丹犯威虏军,被击退。

雍熙三年(986),辽封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、五洲观察使。端拱元年(988),宋太宗授李继迁为夏州(今陕西米脂县西北)刺史、定难军节度使,赐姓名赵保忠。二年,李继迁攻犯绥、银二州。

淳化元年(990),2岁

父墉病卒于徐州,随母葬父于苏州天平山。

是年正月朝廷改元,大赦天下。契丹封李继迁为夏国主。

淳化二年(991),3岁

随母居苏州天平山。

四月,寇准(961—1023)、温仲舒(944—1010)为枢密副使。六月,同平章事潘美卒。张永德(928—1000)任并、代州都部署。李继迁归宋,赐名赵保吉,封银州(今陕西横山县西)观察使。

淳化三年(992),4岁

母谢氏改适时在苏州为官的朱文翰。仲淹遂改姓朱,名说至22岁,朱文翰先后在江苏苏州、湖南安乡、安徽青阳、山东淄洲等地为官,仲淹随母待行,并在各地就学受教。安乡兴国观司马道士是其蒙师之一。安乡读书台、青阳读山、博山秋口、长白山醴泉寺俱传为范仲淹读书之地。

是年三月,赵谱(922—992)为太师,封魏国公,七月卒,追封真定王。杨亿进士及第。

淳化四年(993),5岁

二月,永康军青城县民王小波起义。六月,史部侍郎、平章事张齐贤(943—1014)罢为尚书左丞,宣徽北院使、知枢密院事张逊贬为右领军卫将军。吕端(935—1000)任参知政事。十月,吕蒙正(946—1101)为平章事,苏易简(958—996)为参知政事。是年分天下为十道。

淳化五年(994),6岁

李继隆(950—1005)为河西行营都部署,受命讨李继迁(963—1004)。九月,寇准为参知政事。

至道元年(995),7岁

正月,朝廷改元,大赦。四月,吏部尚书、平章事吕蒙正罢为右仆射,参知政事吕端为户部侍郎、平章事。八月,诏立寿王元侃为太子,改名恒,兼判开封府。九月,李继迁犯清远军,被击退。

至道二年(996),8岁

二月,御史中丞李昌龄为给事中、参知政事,吕蒙正为左仆射。五月,李继迁犯灵州。七月,罢寇准参知政事,依旧给事中。

至道三年(997),9岁

三月,太宗崩,年五十九岁,在位二十二年。赵恒继位,即真宗。四月,吕端加右仆射。八月,镇海军节度使曹彬(931—999)为枢密使。十一月,诏工部侍郎钱若水(960—1003)修《太宗实录》。

真宗咸平元年(998),10岁

正月,朝廷改元,大赦。九月,诏吕端、钱若水重修《太祖实录》。升张永德为太子太师。十月,升吕端为太子太保。

咸平二年(999),11岁

六月,曹彬卒。十二月,契丹犯威虏军,败。

咸平三年(1000),12岁

二月,王旦(957—1017)为给事中、同枢密院事。四月,吕端卒。

咸平四年(1001),13岁

二月,真宗幸大相国寺、上清宫祈雨。九月,庆州地震,李继迁陷清远军。

咸平五年(1002),14岁

三月,李继迁陷灵州,杀知州裴济,改灵州为西平府。六月,围麟州,真宗诏发并、代等州兵援之。十一月,吕蒙正加司空,李炕加右仆射。十二月,迁麟州内属人于楼烦。

咸平六年(1003),15岁

是年,宋、夏、辽征战不已。六月,复盐铁、度支、户部副使,寇准为三司使。九月,吕蒙正为太子太师、莱国公。王曾状元及第,邓州观察使钱若水卒。

景德元年(1004),16岁

朱文翰任淄州长史。仲淹侍父游学于淄州颜神镇(今淄博市博山区)秋口。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,并拜朱文翰好友崔遵度(954—1020)为师习琴(后人于此建范文正公祠和范泉书院。现有范公祠、范公亭、范泉、后乐桥等遗迹)。

二月,李继迁中流矢死。五月,邢州地震。是年,辽大举攻宋。寇准为平章事,上书真宗至澶州亲征。宋辽议和,定澶渊之盟。

景德二年(1005),17岁

游学于秋口、长山。

正月,契丹讲和,朝廷大赦。二月,铸大铁钱,置霸州、安肃军榷场。四月,赐进士李迪(971—1047)等琼林宴。置资政殿学士,以王钦若(962—1025)为之。十一月,加寇准中书侍郎。是年,杨延昭任高阳关副都部署。景德元年十月,李继迁攻西凉府,负伤逃回,二年正月死。子李德明继位。辽册其为西平王。

景德三年(1006),18岁

游学于秋口、长山。与广宣大师相识同游。

正月,置常平仓。二月,升宋州为应天府(今河南商丘市)。寇准为刑部尚书,王旦为工部尚书,王钦若、陈尧叟(961—1071)知枢密院事。李德明上表归顺宋朝,宋授其定难军节度使,晋爵西平王。至次,北方和西北边陲暂相安无事。

景德四年(1007),19岁

游学于秋口、长山。与王洙(997—1057)有布素之游。

正月,丁谓(966—1037)为随驾三司使。二月,真宗幸西京,十月,曹利用(?—1029)破岭南民众起始。

大中祥符元年(1008),20岁

出游鄠(治今陕西户县)郊,与王镐(?—1027)、道士周德宝、屈应元等啸傲于鄠、杜之间,一起登临终南山,抚琴论《易》。

是年,天书颁降,宋真宗封禅泰山,加溢孔子为“玄圣文宣王”。加王旦中书侍郎、刑部尚书,王钦若为礼部尚书、张齐贤为右仆射,温中舒、寇准并为户部尚书。

大中祥符二年(1009),21岁

读书长白山醴泉寺,有“划粥断齑”典故,曾作《齑赋》。举学究。见姜遵(963—1030),遵待之如骨肉,并谓夫人曰:“朱学究年虽少,奇士也。他日不惟为显官,当立盛名于世。”

是年应天府新建书院落成,戚舜宾(同文孙、纶子)主其事。

大中祥符三年(1010),22岁

读书醴泉寺。有“窑金赠僧”传说。

是年,四月,加王旦兵部尚书,王钦若户部尚书,陈尧叟工部尚书。七月,温仲舒卒。以向敏中(949—1055)为工部尚书、资政殿大学士。置龙图阁学士,杜镐为之。十二月,19岁的晏殊(991—1055)献《河清颂》。

大中祥符四年(1011),23岁

询知世家,感泣辞母往应天府书院求学。

四月,加王旦右仆射,张齐贤左仆射,王钦若礼部尚书,陈尧叟户部尚书,冯拯工部尚书。吕蒙正卒。

大中祥符五年(1012),24岁

仍读书应天府书院,有“送银还方”的传说。四月,向敏中为平章事。五月,修仪刘氏进封德妃。九月,王钦若、陈尧叟并为枢密使、同平章事。丁谓为户部侍郎、参知政事。

大中祥符六年(1013),25岁

仍读书应天府书院,有“独不见皇帝”典故。

朝廷下诏尊老子,加号“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。”

大中祥符七年(1014),26岁

仍读书应天府书院,有《睢阳学舍书怀》诗,与黄灏相交。

正月,真宗谒太清宫,升毫州为集庆军节度。六月,罢王钦若为吏部尚书,陈尧叟为户部尚书,以寇准为枢密使、同平章事。

大中祥符八年(1015),27岁

登蔡齐(988—1039)榜,中乙科第九十七名,任广德军司理参军。蔡齐榜进士及第者凡197人,其中进士有:庞籍、滕宗琼、谢绛、吴育、昊遵路、魏介之、明镐、周骙、王丝、王渎、王焕、朱贯、沈周、沈严、郭维、萧贯、张昪、王益、欧静等。试题为:《置天下如置器赋》,《君子以恐惧修省》诗,《顺时慎微其用何先》论。

是年,寇准罢相,贬为武胜军(治所邓州)节度使、同平章事,王钦若、陈尧叟并为枢密使、同平章事。

大中祥符九年(1016),28岁

在广德司理参军任上,司理刑狱,迎母侍养。有“怒书屏风”典故。曾游太极洞,留下“跫然岩”手迹。游石溪,有《瀑布》诗。有《依韵和刘夔判官对学》。据宋代汪藻《广德军范文正公祠堂记》载:初,广德人未知学,公请三位名士执教,于是广德学风日盛,郡人擢第者相继。

是年,以张士逊(964—1049)、崔遵度(954—1020)为寿春郡王友,陈彭年、王曾(978—1038)、张知白(962—1028)并为参知政事,丁谓为平江军节度使。

天禧元年(1017),29岁

擢文林郎、权集庆军节度推官(集庆军,即毫州,又称谯郡)。贫止一马,鬻马徒步之任。上《奏请归宗复姓表》,始复范姓。时上官佖知毫州,其子上官融(995—1043)侍行,与仲淹相交;通判乃杨日严(?—1047)。

是年,王旦加太保、太尉,王曾(978—1038)为吏部侍郎,李迪(971—1047)为参知政事,寿春王祯兼中书令,王钦若加右仆射。

天禧二年(1018),30岁

有河北之行,赋诗《河朔吟》。是年八月,真宗立皇子昇王为皇太子,大赦天下。九月,进《皇储资圣颂》。

天禧三年(1019),31岁

加秘书省校书郎,仍从事于谯郡。与诗人石曼卿(994—1041)交际于太清宫。

是年,寇准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、平章事,加右仆射。向敏中为左仆射、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、平章事。

是年诗文:《过太清宫》、《太清宫九咏序》、《上张侍郎(知白)启》、《上大名府主王侍郎(曾)启》。

天禧四年(1020),32岁

仍在毫州任幕职官。

正月,朝廷开扬州运河。二月,发唐邓八州常平仓赈贫民。寇准先为太子太薄、封莱国公,后贬为道州司马。李迪由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,降为户部侍郎。晏殊为太子左庶子,张士逊兼太子詹事,王钦若加司空。

是年诗文:《寄余杭全安石段少连二从事》(段少连,994—1039)、《送江南运使张博度支》。

天禧五年(1021),33岁

调监泰州西溪盐仓,系衔仍旧。是年,张士逊为枢密副使,丁谓加司空,冯拯拜左仆射,曹利用拜右仆射。

乾兴元年(1022),34岁

仍在监西溪盐仓任上。

是年,真宗崩,享年五十五岁,在位二十六年。仁宗即位,刘太后垂帘听政。寇准再贬为雷州司户参军。丁谓先封晋国公,迁司徒兼待中,拜左仆射,后贬为崖州司户参军。冯拯拜右仆射,曹利用拜左仆射,王曾为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吕夷简(979—1044)、鲁宗道并为参知政事。

是年诗文:《西溪见牡丹》、《西溪书事》、《咏蚁》,《上张右丞(知白)书》,(十二月)是其改革思想的最早表达,张知白时为枢密副使。

仁宗天圣元年(1023),35岁

仍在西溪盐仓任。上言寇准被诬事。富弼(1004—1083)侍父至海陵,仲淹与富弼、滕子京(991—1047,同年进士)、胡瑷(993—1059)、周孟阳相交。

是年,寇准、冯拯卒,王钦若为门下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是年诗文:《欧伯起相访》、《酬滕子京同年》、《得李四宗易书》、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》(二首),《题西溪圣果院》。

天圣二年(1024),36岁

迁大理寺丞,仍在西溪盐仓任。娶应天府李昌言女李氏为妻。生长子纯佑(1024—1063)。

三月,朝廷赐礼部奏名进士、诸科及第、出身四百八十五人。十一月,立皇后郭氏。

是年诗文:《赠张先生》、《鵰鹗在秋天》、《观猎》、《鹦鹉》、《归雁》、《青郊》、《射阳湖》、《舟中》、《寄欧静秀才》、《野色》、《杂咏四首》、《书事呈韩布殿 丞》、《驯鸥咏》、《鸣琴》、《古鉴》。

天圣三年(1025),37岁

秋,因发运副使张纶(962一1036)荐,知兴化县事。滕宗谅协助其筑捍海堰,虽因暴风雪而停建,但其首倡之功甚伟。

十月,晏殊为枢密副使。十二月,王曾为门下侍郎、昭文馆大学士,张知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集贤殿大学士。

是年诗文:《清风谣》、《明月谣》、《上汉谣》、《寄泰州幕明化基寺丞》等诗。化基,明镐字,时任秦州(今甘肃天水)节度判官。《江阴军明教院释伽殿记》、《奏上时务书》(四月)。

天圣四年(1026) , 38岁

仍在知兴化县任上。是年春有两浙之行,过杭州、诸暨等地,与胡则(963—1039)、林逋(968—1028)、唐异等人相聚。徒监楚州粮料院。八月,丁母谢氏夫人忧。

是年,京师大水。

是年诗文:《赠余杭唐异处士》、《与人约访林处士阻雨因寄》、《寄西湖林处士》诸诗;《唐异诗序》。

天圣五年(1027) , 39岁

守母丧于南都应天府,晏殊岀守应天府,邀仲淹掌应天府书院,同时执教者还有王洙(997—1057)、韦不伐(978—1051)等人。范仲淹上宰执万言书,深受时相王曾赏识。孙复(992—1057)来谒,授以《春秋》,资助孙就读于应天书院。六月,次子纯仁(1027—1101)生。

秋,张纶兼知泰州,与转运使胡令仪(960—1046)复筑海堰。是年,夏竦(985一1051)为枢密副使。赐礼部奏名进士、诸科及第、出身一千七十六人。韩琦、文彦博列其中。寿宁观大火。

是年诗文:《寄林处士》、《送李纮殿院赴阙》《赋林衡鉴序》《上执政书》、《说春秋序》等。

天圣六年(1028)  ,40岁

掌应天府书院教习。七月,捍海堰历时近二年修成。因范仲淹首倡之功,后人誉为“范公堤”。是年,葬母于河南万安山。十二月,范仲淹守丧期满,经晏殊推荐,召为秘阁校理,跻身馆职。

是年二月,张知白卒。一月,以张士逊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,姜遵、范雍(979—1046)为枢密副使。

是年诗文:《四德说》、《四民诗》、《泰州张侯祠堂颂》、《南京书院题名记》、《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》、《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》、《易义》、《寄题许州钱相公信美亭》(钱相公,即钱惟演,979—1054)。

范仲淹掌府学,常为学子试题,以身先之,故以下赋似作于这一期间:《老人星赋》、《老子犹龙赋》、《蒙以养正赋》、《礼义为器赋》、《今乐犹古乐赋》、《金在镕赋》、《临川羡鱼赋》、《水车赋》、《用天下心为心赋》、《大礼与天地同节赋》、《制器尚象赋》、《尧舜帅天下以仁赋》、《君以民为体赋》、《六官赋》、《铸剑戟为农器赋》、《任官唯贤才赋》、《从谏如流赋》、《圣人大宝曰位赋》、《贤不家食赋》、《穷神知化赋》、《乾为金赋》、《王者无外赋》、《易兼三才赋》、《谈交若水赋》、《养老乞言赋》、《得地千里不如一贤赋》、《体仁足以长人赋》、《阳礼教让赋》、《天骥呈才赋》、《稼穑惟宝赋》、《天道益谦赋》、《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赋》、《政在顺民心赋》、《水火不相入而相资赋》。

天圣七年(1029),41岁

供职秘阁。秋,以发解官主持别头试于太常寺,拔张问(995—1046)策论于高等。十一月冬至,上书谏仁宗率百官行拜贺太后寿仪,后又疏请太后还政,疏入不报,遂自请补外,出为河中府通判。

是年二月,张士逊罢相,以吕夷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。夏竦先为参知政事,后为枢密副使。贬曹利用为崇信军节度副使,末至自杀。三月,朝廷诏契丹饥民,所过给米,分送唐,邓等州,以闲田处之。八月,诏罢天下职田。

是年诗文:《谏仁宗率百官上皇太后寿奏》(十一月)、《乞太后还政奏》等

天圣八年(1030),42岁

任河中府(治今山西永济西)通判。春,曾赴陕西,逢故人周道士于长安,共同怀念亡友王镐。三月,上书请罢修寺观,裁并郡县。上书晏殊,对晏殊责以轻率上书,唯恐累及举主之说,表明心迹。四月,转宫殿中丞。五月上书吕夷简,议论即将举行的制科。六、七月,与周暌、欧静讨论滕宗谅所编唐制诰集的书名问题,认为名为《唐典》不当。劝富弼“当以大科名进”,弼应试中制科,中茂才异等科。

三月,赐礼部奏名进士、诸科及第出身八百二十二人。九月,姜遵卒,赵稹任枢密副使。

是年诗文:《送刁纺户掾太常下第》诗,《论职田不可罢》(三月)、《谏买木修昭应寿宁宫奏》(三月)、《上资政晏侍郎书》(三月)、《上时相议制举书》(五月)、《与周暌推官书》(六月)、《与欧静书》(七月)、《奏减郡邑以平差役》(七月)、《与唐处士书》(十二月)。

天圣九年(1031),4 3岁

三月,迁太常博士,移陈州通判。葬母于河南伊川万安山。上书乞将磨勘恩泽迫赠父母。时杨日严知陈州,胡则继之。与胡则长子胡楷有“布素之游”。 昔日在馆阁的挚友吴遵路(988

—1043)因上书忤太后意而被贬崇州(即通州,治今江苏南通),即寄诗为其壮行。与友人游嵩山。三子纯礼(1031—1106)生。黄鉴卒。

二月,朝廷诏复郡县职田。六月,宋绶上《皇太后仪制》。十一月,出御史郭劝、杨偕(980—1049),推直官段少连。

是年诗文:《送吴安道学士知崇州》、《和人游嵩山十二题》、《依韵和胡使君书事》、《听真上人歌》、《求追赠考妣状》、《奏致仕分司官乞与折支全俸状》。

明道元年(1032),44岁

仍在陈州通判任上。二月,仁宗生母李辰妃卒;仲淹屡上奏疏,劝以唐中宗朝上宫婕妤、贺娄氏卖墨敕斜封官事为鉴。

吕夷简上《三朝宝训》。以张士逊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。八月,晏殊为枢密副使,后为参知政事,杨崇勋为枢密副使、枢密使。年初,宋加封李德明为夏王,十月去世。子元昊(1003—1048)继位,宋封其为定难军节度使、西平王。是岁,京东、淮南、江东饥。

明道二年(1033),45岁

三月,刘太后薨,仁宗亲政。四月,仲淹被召回京任右司谏。上疏谏不应立杨太妃为太后,又建议全刘太后之德,劝帝恪尽子道。六月,受命与范讽等人同判刑院大理寺,详定天下配隶刑名。七月,同管勾国子监。八月,受命赴江淮赈灾。上陈救弊八事。上奏乞以通州吴遵路救灾事迹颁诸郡为法,又请追恤含冤自缢身亡的前知卫真(治今河南鹿邑)县事黎德润。十二月,奏请诸县弓手服役七年者放归农。与孔道辅(986—1039)率台谏官伏合请对,力谏废郭后,被贬外放,出守睦州。

初,吕夷简、夏竦、范雍、晏殊等皆罢。张士逊为昭文馆大学士,李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,王随为参知政事。十月,张士逊、杨崇勋罢,吕夷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昭文馆大学士,王曙(963—1034)为枢密使,宋绶(991—1041)为参知政事,蔡齐为枢密副使。元昊以避父讳为由,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,始用夏年号。

是年诗文:《谢黃太博见示文集》,上《谏以太妃为太后奏》(四月)、《论宜全太后之德疏》、《封进草子乞抑奢侈奏》(七月)《代胡侍郎(则)乞朝见表》(八月)、《代胡侍郎奏乞余杭州学名额表》(时胡守杭),《陈八事疏》(八月)、《寄润州庞籍》、《和庞淳之见寄》、《牒江淮灾伤州军》(十一月)、《上元五县盐钱事奏》(十二月)、《谏废郭后奏》(十二月),又有《与唐异处士书》、《与晏尚书书》、《与石曼卿书》。

景佑元年(1034),46岁

正月,荐丁钧、邓资、徐执中、卫齐、卢革、李硕、张弁并公廉文雅,为众所称,堪充京官。春初,自京出发,至项城短暂停留,沿颍、淮而下,四月至睦州任所。凭吊严子陵钓台,重修严子陵祠堂,建龙山书院。政务之余,寄情山水,佳作迭出。六月,移守乡郡姑苏,与叶参(964—1043,叶清臣父)交政后,立即投入救灾,有苏州治水之载。诏移知明州(治今浙江宁波),转运使言其治水救灾有方,愿留毕其役,遂复知苏州。

是年,庞籍(988—1063)任开封判官,王曾为枢密副使。苏舜钦进士及第。元昊判宋,称兀(可汉),改元“广运”。

是年诗文:《睦州谢上表》、《谪守睦州作》、《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》、《出守桐庐道中十绝》、《萧洒桐庐郡十绝》、《桐庐郡斋书事》、《和章岷从事斗茶歌》、《和章岷推官同登承天寺竹阁》、《和葛闳寺丞接花歌》(葛闳1003—1072) 、《游乌龙山寺》、《新定感兴五首》、《依韵答胡侍郎见寄》、《依韵酬周暌太博》、《留题方干处士旧居》、《赠方秀才(楷) 》(方楷,992—1055)、《江干闲望》、《斋中偶书》、《题江秀才旧居》、《江上渔者》、《江城对月》、《桐庐方正文家藏唐翰林画白芍药予来领郡事因感叹久之题二十八字》、《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》、《依韵答胡侍郎见寄》《贺胡侍郎致仕启》、《与孙元规(沔)书》、《与王状元书》、《与郭舍人(维)书》、《与晏尚书书》(之一、二)、《与知郡职方书》(之二、三)、《与滕子京书》。《依韵酬章推宫见寄》、《天平山白云泉》、《苏州十咏》、《依韵奉酬晏尚书见寄》、《又用前韵谢晏尚书以近著示及》、《依韵酬府判庞醇之见寄》、《依韵酬吴安道学士见寄》、《留题常熟顶山僧居》、《酬叶道卿学士见寄》《送常熟钱尉》、《移苏州谢两府启》、《与邵餗先生书》、《与石曼卿书》《与曹都官(修睦)书》、(九月)、《与孙明复(复)书》、《上吕相公并呈中丞諮目》。

景佑二年(1035),47岁

仍在知苏州任上。择南园地建苏州郡学,延胡瑗等为州学教授。五月,灵岩寺定惠大师宗秀来访,请序。十月,擢礼部员外郎、除天章阁待制。召还京判国子监。十二月,进吏部员外郎,权知开封府。时郭皇后暴卒,舆论疑内侍阎文应下毒,仲淹奏劾之,阎被贬岭南,死途中。

是年二月,李迪罢,以王曾为门下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。王随、李谘知枢密院事。蔡齐、盛度为参知政事,王德用、韩亿(972—1044)同知枢密院事。元昊犯边,败。

是年诗文:《岁寒堂三题》、《和韩布殿丞三首》、《陈质殿丞挽歌词》、《依韵酬吴春卿(育)》(吴育,1004—1058)、《送魏介之(兼)江西提点》,《卓笔峰》、《送虎丘长老》、《依韵和庞殿院见寄》、《苏州谢就除礼部员外郎充天章阁待制表》、《与人论吴中水利书》、《朝贤送定惠大师诗序》(五月)、《祭谢宾客(涛)文》(八月。谢涛,961—1034)、《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》。

景佑三年(1036),48岁

在开封府任所。正月,上太宗尹京时所判案牍。五月,上疏论营建西都洛阳事,吕夷筒讥为迂阔近名。上百官图,指斥宰相用人失当,又上四论,吕夷简反诉仲淹“越职言事,荐引朋党,离间君臣”,贬知饶州(今江西鄱阳县),余靖(1001—1047)、尹洙(1000—1064)论救,欧阳修切责高若讷(997—1055),相继贬外,士论荣之;蔡襄(1012一1067)作《四贤一不肖》诗,朝野传诵。史称景佑党争。仲淹贬外,都门饯送者仅李纮、王质(1001—1045)二人。八月,至饶州任所。迁建郡学,自此“生徒浸盛”。奏免贡茶鸟御茶,奏蠲已不产银的德兴县银冶场贡课。在饶留下得心堂、退思轩、楚东楼、秋香亭、虚静亭、庆朔堂等遗迹。李觏来访。

十二月,章得象(978—1048)同知枢密院事。

是年诗文;《应制赏花钓鱼》、《和黄总太博上知郡杜少卿》诗,《论西京事宜札子》、《指陈时政奏》、《景佑重建至圣文宣王庙记》、《帝王好尚论》、《选贤任能论》、《推委臣下论》、《近名论》、《同年魏介之会上作》、《饶州谢上表》(八月)、《答梅圣俞灵乌赋》、《依韵酬黄灏秀才》、《鄱阳酬泉州曹使君见寄》、《和谢希深学士见寄》、《芝山寺》、《题留小隐山书室》、《郡斋即事》、《昇上人碧云轩》、《寄题孙氏碧鲜亭》、《赠钟道士》、《和僧长吉湖居五题》、《道士程用之为余传神因题》、《依韵和魏介之同游玉仙坛》、《依韵和介之未开菊》、《秋香亭赋》、《灵乌赋并序》、《滕公夫人刁氏墓志铭》、《宋故乾州刺使张公(纶)神道碑铭》。

景佑四年(1037),49岁

仍在饶州任上。妻李夫人病卒。知建德县事(今安徽至德县)事梅尧臣往吊且有唁诗。十二月,河东路并、代、忻州地震,叶清臣(1000—1049)上琉亟论朝政阙失,言路阻塞,诏移仲淹知润州(治今江苏镇江)。小人遽诬以危事,上怒,乃命置之岭南,参知政事程琳(988—1056)竭力救援,仁宗意乃解。

是年三月,置天章阁侍讲。四月,吕夷简、王曾、宋绶、蔡齐皆罢,以王随为门下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昭文馆大学士,陈尧佐(963—1004)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,盛度知枢密院事,韩亿、程琳、石中立参知政事。

是年诗文:《庐山瀑布》、《游庐山作》、《送饶州董博士(渊黠)》、《依韵酬池州钱绮翁(仙游)》、《送徐允升归九华》、《南康军江中落星寺》、《都官员外郎元公墓志铭》。

宝元元年(1038),50岁

正月,赴如润州所。道经江西彭泽,谒狄仁杰祠,重撰狄梁公碑。至丹阳郡境,游茅山。凭吊京口甘露寺李德裕奠堂,游北固楼,有世事沧桑之感。欢宴相访的滕宗谅、魏兼两位同年挚友。在润州筹建郡学,修清风桥。清风桥后人名之曰“范公桥”。十一月,知越州(治今浙江绍兴),途中访友人邵餗,在杭州拜访仕故人胡则。

是年三月,王随、陈尧佐、韩亿、石中立皆罢,以张士逊为门下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昭文馆大学士,章得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。是年十月,元昊称帝判宋,建国号大夏。十二月,奉宁军节度使、知永兴军夏竦兼泾原、秦凤路安抚使,振武军节度使、知延州范雍兼郦延、环庆路安抚使,正式揭开宋夏战争序幕。司马光及第。

是年诗文:《润州谢上表》、《唐狄梁公碑》、《赠广宣大师》、《移丹阳郡先游茅山作》、《赠茅山张道士》、《京口即事》、《怀庆朔堂》、《送识上人游金山寺》、《滕子京魏介之二同年相访丹阳郡》、《北固楼》、《依韵酬叶道卿中秋对月》、《述梦诗序》、《与李泰伯书》、《送蔡挺代父之蜀》(蔡挺,1014—1079)、《与胡安定屯田书》(之二)、《秀才贴》、《与朱氏书》(之三)。

宝元二年(1039) , 51岁

正月,在越州与前任郎筒(968—1056)交政。在越州以德化治,治理井泉,名之曰清白泉,建清白堂,有记。邀李觏(1009—1059)来越执教。孙沔回越扫墓,请范仲淹为其曾祖父孙鹗撰墓志。

十一月,宋庠(996—1066)为参知政事。

是年诗文:《过余杭白塔寺》、《西湖宴上赠胡侍郎》、《送向综国博通判桂州》、《依韵答梁坚运判见寄》、《户部侍郎赠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》(二月)、《留题云门山雍熙院》、《题溪口广慈院》、《无题》、《诸稽道中作》、《题翠峰院》、《越上闻子规》、《刻唐祖先生墓志于贺监祠堂序》、《孤儿扶丧》、《清白堂记》、《与李泰伯书》(之二)、《与文鉴大师书》(之二)、《田公(锡)墓志铭》、《孙公(鹗)墓表》、《祭胡侍郎文》(六月)、《祭蔡侍郎文》(六月)。

康定元年(1040) , 52岁

正月,仍在越州任上。元昊破金明寨,围延州(治今延安);歼宋援兵刘平、石元孙军于三川口(今延安市西约2 0公里处),刘、石被俘,朝野震惊。三月,应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(1008—1075)举荐,范仲淹复官天章阁待制、知永兴军;四月,改刑部员外郎、兼侍御史知杂、陕西都转运使,七月,又迁龙图阁直学士,与韩琦同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、同管勾都部署司事,夏竦为安抚使。赴任途中,相继举胡瑗为陕西丹州(治今陕西宜川县)军事推官,举欧阳修、张方平(1007—1091)为掌书记,皆未果。八月,迁户部郎中,代张存(984—1071)兼知延州。在延州整军备战,夺回塞门诸寨,修复已破荡的金明寨、万安城等。九月,遣任福(981—1041)破白豹城(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北约25公里处)。迫使入侵保安(治今陕西志丹)、镇戎军(治今宁夏固原)之西夏军撤兵。又遣狄青(1008—1057)等攻取西界芦子平。仲淹授狄青以《春秋左传》,遂成就一代名将。遣种世衡(985—1045)兴筑青涧城(在延州北约200华里处),营田实边。十月,遣朱观等袭破西夏洪州界郭壁等十余寨。十二月,朝廷用韩琦、尹洙策,诏明年正月上旬泾原、鄜延两路同时出兵,大举伐夏,但杜衍(978—1057)、范仲淹、欧阳修等皆以为条件不成熟,主张积极防御,寻觅战机,小规模出击。张载(1020—1078)赴陕谒仲淹,有投笔从戎之志,仲淹勉以治《中庸》,载励志苦学,遂成宋代名儒。

是年五月,张士逊致仕,吕夷简为门下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昭文馆大学士。九月,晏殊为枢密使,王贻永、杜衍、郑戬(988—1049)并为枢密副使。

是年诗文:《野色》诗,《举欧阳修充经略掌书记状》、《举张方乎平充经略掌书记状》、《论西事札子》、《延州谢上表》、《牒陕府拘管逃移税户》(正月)、《牒环庆路出军马入贼界攻讨》(正月)、《兵部侍郎致仕胡公(则)墓志铭》(二月)、《胡公夫人陈氏墓志铭》(二月)、《宁海军节度掌书记沈君(严)墓志》(二月,沈严,983—1032,同年进士)、《牒青涧城种世衡永平寨郭延珍等》(三月)《再牒种世衡郭延珍等》(四月)、《送石曼卿》、《奏为置官专管每年上供军须杂物》、《论西事札子》、《举彭乘自代状渺(彭乘985一1049)、《举何白权知解州勾当盐池事奏》(六月勾督责管今年 )、《乞别选人知延州奏》(八月)、《任福等破白豹城奏》(九月)、《乞勾还韩周张宗用亮加恩泽奏(九月)、《牒鄜同华州河中府》(十一月)、《秦乞督责管军臣僚举智勇之人》(九月)、《答诏陈不宜出兵掩袭塞门寨奏》、《乞兴修废寨奏》、《陕西奏荐官员乞催发赴任奏》(十月)《乞举充县令人限期移陕西路奏》(十月)、《乞赏赐熟户蕃部首领奏》(十二月)、《乞建鄜州鄜城县为军奏》(十二月)、《上吕相公书》(之一、二)、《上枢密尚书(殊)书》、《谢夏太尉(竦)启》、《举张问孙明复状》(张问,1013—1087)、《乞修京城》二札子。

庆历元年(1041),53岁

正月,朝廷用兵西夏,仲淹上奏请鄜延暂不出战,以留和议之路。元昊遣使与仲淹通款,仲淹答书晓之以理,劝其休战议和。二月,尹洙赴延州,劝说仲淹出兵,范不为所动,尹逗留二旬,无功而返。田况亦上奏认为守策最备,不可轻举妄动。元昊倾国入侵,巡视镇戎军的韩琦令大将任福率军与西夏主力决战,败于好水川,任福等一大批将领阵亡,仅朱观等率少数人突围。四月,范因私与元昊通书并私焚元昊来书,被降官户部员外郎,贬知耀州;韩琦也因好水川兵败被降官右司谏,贬知秦州(治今甘肃天水)。五月,起用范仲淹知庆州、兼管勾环庆路都部署司事。在庆州招抚诸羌,与之立约,始为朱用。在庆州城凿井百余,解除饮水之难。六月,五尧臣(1003—1058)受命安抚陕西,为韩、范鸣不平。七月,元昊军攻麟州,八月,元昊攻府州,皆不能破,转而破丰州。九月,复仲淹户部郎中。西夏再围攻麟、府二州,被宋将张岊击败。十月,罢陕西统帅夏竦、陈执中(990—l059);始分陕西为四路,以管勾秦凤路部署司事兼知秦州韩琦、管勾泾原路部署司事兼知渭州王沿、管勾环庆路部署司事兼知庆州范仲淹、管勾鄜延路部署司事兼知延州庞籍,兼本路马步都部署、经略安抚沿边招讨使。十一月,张亢、张岊大败西夏军。梁适(1001—1069)安抚陕西归朝,仲淹附奏上攻守二议。十二月,仲淹奏请令四路部署司保举沿边寨主、兵马监押,诏从之。

是年诗文:《答赵元昊书》(正月)、《论夏贼未宜进讨》(正月)、《谏深入讨伐西夏奏》(正月)、《请修复城寨奏》(正月)、《乞先修城寨未宜进讨奏》(正月)、《乞於沿边诸寨置榷场奏》(二月)、《焚元昊复书奏》(三月)、《论不可乘盛怒进兵奏》(三月)、《与诸羌约》 (五月)、《乞小郡表》、《谢降官知耀州表》、《耀州谢上表》、《举彭乘自代状》(彭乘,985—1049)、《论牵制夏兵奏》(十月)、《渔家傲·秋思》、《论入界牵缀夏兵奏》(十一月)、《举种世衡知环州奏》(十一月)、《答安抚王内翰》、《上吕相公书》、《与安抚内翰书》、《机密文字乞止下经略招讨司奏》(十一月)、《上攻守二策状》(十一月)、《请令经略部署司保举沿边寨主等奏》(十二月)、《乞宽贷高延德与近边任使奏》、《答窃议》、《兵部尚书蔡公(齐)墓志铭》、《太常少卿贾公(昌龄)墓志铭》。

庆历二年(1042) , 54岁

正月,巡边至环州(治今甘肃环县),过马岭镇。复上疏再议攻守策。二月,庞籍上琉支持用仲淹之策,韩琦则反对范仲淹营水洛城之议。三月,兴筑大顺城成,张载有《记》颂其功。是月,在庆阳北城门上建镇朔楼。杜衍宣抚河东。四月,大将周美屡败西夏军,范仲淹、庞籍交荐之,除鄜延都监,迁贺州刺史。是月,知制诰富弼出使契丹。诏命除四路帅为观察使,仲淹连上三表坚辞。范仲淹、庞籍二人未任。七月,吕夷简兼判枢密院事,章得象兼枢密使,晏殊加平章事。九月,吕夷简改兼枢密使。闰九月,元吴军攻镇戎军,败宋军千定川砦(今宁夏固原中和乡),大将葛怀敏败亡。十月,王信、狄青、景泰因军功迁官,王、狄各兼本路经略安抚招讨副使,乃仲淹疏荐之结果。定川之败,仲淹出兵驰援,稳定局势,仁宗命加职进宫,与韩琦并除枢密直学士、右谏议大夫。十一月,诏复置陕西四路都部署经略安抚兼沿边招讨使,以韩、范、庞籍三帅分领之,同任陕西四路统帅,其余都部署、副部署所带经略使、招讨使皆罢,诸路招讨使并罢。韩、范开府于泾州,韩兼秦凤,范兼环庆。又据范仲淹建议,徒文彦博(1006—1097)帅秦州,滕宗谅帅庆州,构成宋陕西四路攻防体系。十二月,密诏庞籍招纳元昊,宋夏和议仍以延州为通道,仲淹首创之功不可没。幼女生,后适韩城人张琬(昪子,终官知楚州)。

是年诗文:《书环州马岭镇夫子庙碑阴》(正月)、《差弓箭手边防利害奏》(二月)《论枢密院指挥诸砦出击未可施行奏》(二月)、《乞照管刘平奏》(二月)、《城大顺回道中作》(三月)、《论熟户不可倚为正兵奏》(三月)、《宁州草场失火乞释免有关官吏奏》(五月)、《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》,《让观察使表》(凡三表)、《谢许让观察使守旧官表》、《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》、《上吕相公书净》(之三)、《与翰长学士书》(之一、二)、《与韩琦书》(之十、十一)、《举滕宗谅状》、《再议攻守疏》、《乞修京城札子》(之一)、《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》、《再奏乞蒋偕转官知原州》、《奏举雷简夫充边上通判》《奏举姚嗣宗充学官》、《奏马怀德乞转閤门袛侯青涧城都监》、《奏乞酬奖张信》、《奏葛宗古》、《牒宁州通判张去惑》(闰九月)、《论明珠灭臧二族不可攻奏》(十月)、《乞令陕西主帅并带押蕃部使奏》、《使用负犯人奏》、《答诏谕以文彦博泾原对徙奏》、《举许渤签署陕府判官事状》(许渤,978—1047)。《牒知原州景泰等》(十二月)、《再牒原州景泰等》(十二月)。

庆历三年(1043), 55岁

正月,泾原安抚使王尧臣奏论边事,乞凡军期申覆不及者由范、韩、庞三帅相机便宜从事;又请建谓州笼竿城为德顺军;复请诸路皆罢经略使、副,只充缘边安抚使、副,以重三帅之威,皆从之。二月,范、韩同上奏疏,论不可许和及防元昊之策。赐韩琦、范仲淹、庞籍钱各百万。三月,吕夷简罢相,章得象为昭文馆大学士,晏殊为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,夏竦为枢密使,贾昌朝(998—1065)为参知政事。四月,遣保安军判官邵良佐使西夏,许封册为夏国主。范、韩同日擢除枢密副使,五辞不允,始拜命。以杜衍为枢密使。吕夷简罢议军国大事。郑戬代为四路帅臣,仍驻泾州。石介(1005—1045)作《庆历圣德颂》。五月,沂州(治今山东临沂)王伦率士兵起义。七月,王举正罢参知政事。范奏请罢陕西近里州军营田;诏命范仲淹为陕西宣抚使,均未行。八月,范就任参知政事,富弼为枢密副使,韩琦代范仲淹宣抚陕西。九月,仁宗开天章阁,诏命条对时政,范上十事疏。吕夷简以太尉致仕。十月,上从范、富之荐,用张昷之为河北都转运使。王素为淮南都转运使.孙邈为京东都转运使。时,宋面临内忧外患,沂州王伦兵变,转战东、淮南:张海。郭邈山相继起义于 西、陕西,波及十余州,旋被宋廷镇压。范仲淹为滕宗琼、张亢公使钱案辩。吴遵路、朱寀韩渎卒。

是年诗文:《论转运得人许自择知州奏》(二月)、《论元昊请和不可许者三大可防者三》(二月)、《述窦谏议阴德录》、奏乞救济陕西饥民》(七月)、《祭石学士文》(九月)、《祭吴龙图文》(九月)、《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状》(五状)、《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寊状》、《奏乞出内帑物帛收赎陷蕃汉户札子》、《奏为陕西四路人中粮草及支移二税》、《奏论陕西马利害》、《奏乞差人部送吴遵路家属》。《奏举张去惑许元》、《奏乞将所举许元张去惑下三司相度任使》、《再奏乞召试前所举馆职王益柔章岷苏舜钦等》、《奏杜杞等充馆职》(杜杞,1005—1050)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》、《奏殿直王贵等》、《奏杜曾张沔》、《奏赎法等三事》、《奏乞差官陕西祈雨》、《奏为灾异后合行疏决刑狱等六事》、《奏乞互换巡边》、《奏乞免参知政事锡赉》、《再奏乞免锡赉》、《赛避蔡禀嫌》、《奏乞差新转京官人竞沿边知县事》、《奏乞免关中支移二税却乞于次边入中斛斗》、《奏乞许陕西四路经略司回易钱帛》、《奏策试方略等人各与缘边差遣事》、《奏乞择臣僚令举差知州通判》《奏乞下审官院等处应官员陈诉定夺进呈》、《奏重定臣僚奏荐子弟亲戚恩泽事》、《奏重定臣僚转官及差遣体例》、《奏重定职田顷亩》、《奏乞于陕西河东沿边行赎法》《奏乞将边任官员三年满日乞特转一资》、《奏乞重定战功赏格》《议驰茶盐之禁疏》、《奏乞将先减省诸州公用钱却令依旧》、《续奏乞于职官令录中举充京官知县》、《奏雪滕宗谅张亢》、《再奏辩滕宗谅张亢》、《再奏雪张亢》、《妻乞定夺在京百司差遣等第》、《奏乞差官看详投进利见文字》、《奏乞罢陕西近里州军营用》、《奏乞召募兵士捉杀张海等贼人事》、《奏乞指挥管设捉贼兵士》、《奏乞发兵往荆南捉贼》、《与朱校理书》、《与中禽书》(之一)。

庆历四年(1044年),56岁

正月,朝廷应韩琦奏请,罢修水洛城,刘沪、董士廉依郑戬命继修完工。渭州知州尹洙怒欲斩之,狄青械二人送德顺军狱。二月,范仲淹上言为刘、董二将辩解。是月,上从范仲淹之言,诏州县皆立学。四月,仁宗与执政论朋党事。四月,宋夏议和达成协议,元昊削帝号,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。五月,范仲淹与韩琦对于崇政殿,上“和、守、战、备”四策。六月,辅臣列奏,答手诏问五条。与韩琦奏陕西河北画一利害事,陕西八事、河北五事。八月,仲淹启程宣抚河东,先后历经:绛、晋、汾、并忻代、宪州,岢岚、保德、火山军及府州、麟州等地于庆历四年底。仲淹奏请以两府兼判政事,诏以贾昌朝领农田,仲淹领刑法,未果。九月,吕夷简卒,晏殊罢,杜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、集贤脞大学士,贾昌朝为枢密使,陈执中为参知政事。范仲淹檄正患病的种世衡与原州知州蒋偕合兵抢修细腰城,断明珠、灭臧交通西夏之路。十一月,王撰辰(1012—085)等兴“奏邸之狱”,范仲淹等所荐新进名士皆贬逐殆尽,苏舜钦(1008 —1049)、刘巽被除名为民,王益柔、王|洙、章岷、刁约、江休复、宋敏求等十人被贬谪外放。范请罢参知政事,乞知邠州。是年,吕夷简、陈尧佐、王沿卒。毕升(?—1051)发明活字板印刷术。

是年诗文:《再进前所陈十事》(正月)、《送刘牧推官之兖州》(刘牧,1011—10640)、《上都行送张伯玉》、《举张怕玉应制科状》、《举丘良孙应制科状》、《奏乞重定三班审官院流内铨条贯》、《奏议尹洙转官》《奏陕西河北和守攻备四策》(五月)、《奏陕西河北画一利害事状》(六月)《奏乞选差河北州县官员》、《答手诏五事》、《奏乞在京并诸道医学教授生徒》《奏元昊求和所争疆界乞更不问》、《奏为契丹请绝元是进贡利害》《奏乞拒契丹所请绝元昊和约》、《乞修京城札子》(之二)、《乞赐白云寺额札子》《奏为赦后乞除放祖宗朝欠负》、《奏乞令两府详议百官起请条贯如何经久印令施行等事》、《奏议许怀德等差遗》、《沿边兵士人员乞赐特支奏》(八月)、《荐张挺补三班差使奏》(八月)、《城郭等第簿不宜五年始造奏》(八月)  《绛州园池》、《尧庙》、 《乞指挥国子监保明武学生令经略部署司讲说兵书》、《奏乞两府兼判》、《冉奏乞两府兼判》、《乞差宦抚副使》、《奏辩陈留移桥》、《奏为刘沪董士廉修水洛城乞委鱼周询等勘鞫》(十月)、《晋祠泉》、《和并州大资政郑侍郎秋晚书事》、《和延安庞龙图寄岳阳滕同年》《与张焘太博行忻代间因话江山作》(张焘,1013一l082)、《留题麟州城》、《乞招纳嘉舒等七族奏》、《乞十麟府修起城寨招蕃汉人户安居奏》(十月)、《乞宦谕大臣定河东捍御策状》、《奏乞编录缘边部署司条贯宣敕事》、《奏议葬荆王》、《奏灾异后合行四事》、《奏为荐胡瑗李觏充学官》、《奏乞罢参知政事知边郡》、《与朱氏书》(之十三)、《和杨畋孤琴吟》(杨畋,1007 —1062)、《举许渤签署陕府判官事状》《上吕相公书》(六月、八月、十一月)、《奏乞减武臣充提刑及令枢密院三班选人进呈》、《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》、《妻乞拣沿边年高病患军员》、《奏乞于散直等处拣有武勇心力人》、《榜喻诸州军令逃移人户归业》(九月)、《祭陈相公(尧佐)文》(十一月)、《陈乞邠州状》(十二月)、《祭吕相公文》(十二月)、《榜示陕西州军禁新刺保捷兵典卖本家赡军田土及己分物业》、《乞差替万胜指挥招到杂色人奏》十二月)、《言北界事宜奏》(十二月)、《陈边上设备奏》(十二月)、《举赵拯等充陕西河东大郡通判奏》(十二月)、《送何涉秀才》(十一月)、《与仲义待制书》。

庆历五年(1045),57岁

正月,罢仲淹参知政事,以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按抚使,出知邠州,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;罢富弼枢密副使,以京东西路按抚使知郓州,杜衍罢相,出知兖州。以贾昌朝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、集贤殿大学士,王贻永为枢密使,庞籍为副使。二月,韩琦上书仁宗,为富弼辨解营救,被罢机密副使,出知扬州。四月章得象罢。八月,欧阳修为范富、杜、韩四人辨解,被贬知滁州(争安徽滁州市)。十一月,解仲淹四路帅任,以给事中知邓州。富弼也被解除京东、西路安抚使。

是年诗文:《谢授邠州表》(正月)、《邠州谢上表》(正月)、《祭韩少傅文》(正月)、《户郊友人王君(镐)墓表》、《谢在中书日行遗公事不当放罪表》《论复并县札子》(二月)、《乞以所授功臣勋阶回赠继父官奏》(四月)《沿边逐寨坚守无益奏》《兵士买盐人众吃用不可尽法奏》、《论新附蕃部.移不宜遣往海州安泊奏》、《乞笃疾废疾弓手兵士不问年甲拣停归 奏》(四月)《军头失去文帖免勒充长行奏》(六月)、《论陕西守备奏》(八月)、《禁秦州易奏》(八月)、《乞宽宥石元孙奏》(九月)、《乞于麟州创置榷场奏》(九月)《祭环州种染院文》(闰五月)《田公(绍方)墓志铭》《眉寿堂记》、《眉寿堂诗》、《王公(质)墓志铭》、《祭陕府王待制(质)文》(八月)《陈乞邓州状》(十一月)《谢转给事中移知邓州表》(十一月)、《乞复孙用张忠官资奏》(十一月)《访陕郊魏疎处士《过长安酬别资政郑侍郎(戬)》、《与韩琦书》(之四、五、六七、十五)、《牒泾原路安抚司将靖边隆德寨壕外弓箭干逐家老小搬人壕里居住》(十二月)、《牒邠州令支还王昭玮等屋岔价钱》、《为新兵盖屋舍喜牒诸州》。

庆历六年(1046),58岁

正月,至邓州任所。范雍病逝洛阳,范仲淹撰墓志。三月,赐礼部奏名进士、诸科及第山身八百五十三人,,邓人贾黯(1022—l065)第一。贾回邓拜访范忡淹,仲淹勉以“不欺”。七月,继室曹氏(另据考证为张氏)生四子纯粹(1046—lll7)。是年,范公在邓粘修百花洲,重修览秀亭,创建书院。九月十五日应挚友滕子京之邀,在花洲书院写下千古名篇《岳阳楼记》。冬,张焘使邓,与范仲淹贺雪赏梅。

是年诗文:《邓州谢上表》、《祭谢舍人(绛)文》(二月)。《依韵和安陆孙司谏(甫)见寄》(孙甫,998—1057)《依韵酬光化李简夫屯田》、《依韵酬李光化见寄》、《酬李光化见寄二首》、《依韵酬李光化叙怀》、 《和李光化秋咏四首》、 《送谢景初廷评宰余姚》、《忆杭州西湖》、《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》、《送黄灏员外》、《钓鱼台》、《中元夜百花洲作》、《览秀亭诗》、《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》、《寄安素高处士》、《送郧乡尉黄通》、《依韵酬太傅张相公见赠》  《依韵酬邠州通判王稷太博》、《依韵酬益利铃辖马端左藏》、《依韵答提刑张太博尝新酝》、《依韵和襄阳王源叔(洙)龙图见寄》、《寄题岘山羊公裥堂》、《祠风师酬提刑赵学士见贻》、 《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》、《依韵答贾黯监艰贺雪》、《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》、《送河东提州张太博(焘)》、《和提刑赵学士(概)探梅三绝》(赵概,996—O83)、《依的和提刑张太博寄梅》《又和赏梅》《岳阳楼记》(九月)、《邠州建学记》、《种异(世衡)墓志铭》  《范公(雍))墓志铭》、《朱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碑》、《与田元均(况)书》、《与中舍书》(之十匕)、《与朱校理书》、《与韩琦书》(之八、十七)、《与尹帅鲁(洙)书》(之一、 二)。

庆历七年(1047),59岁

仍知邓州。四月,尹洙卒于邓州,仲淹营护其丧事。

二月,贾昌朝罢,以陈执中为昭文馆大学士.夏竦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枢密使,文彦博为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。是年,杨日严、滕子京、李迪卒。

是年诗文《祭龙图杨给事(日严)文》(三月)《祭同年滕待制(宗谅)文》(二月)、《祭尹师鲁舍人文》(四月)、《纪送太傅相公归阙》,《太子宾客谢公梦读史诗序》、《尹师鲁河南集序》、《乞订还王洙及就迁职任事札子》、《祭故相公太傅李侍中(迪)文》(十一月)、《宋故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(涛)神道碑铭》、《与韩琦书》(之一、二、十九)、《与朱氏书》(之十五)。

庆历八年(1048),60岁

正月,诏移知荆南府,邓民请留,范仲淹亦上表自请愿留;二月,复知邓州。张士逊致仕,封邓国公,返乡(湖北光化)过邓,范仲淹置酒高会。

是岁,元昊死,子谅祚继位。文彦博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,夏竦罢,宋庠(996—1066)为枢密使,庞籍为参知政事。

是年诗文:《谢依所乞依旧知邓州表》、《即席呈太傅相公》、《和太傅邓公归游武当见寄》、《依韵答青州富资政见寄》、《依韵答并州郑大资见寄》、《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序》、《举李宗易向约堪任清要状》、《题苏才翁(舜元)所藏图书序》、《题褚摹兰亭序》、《与省主叶内翰书》(之一、二)、《与韩琦书》(之十、二十、二十一、三十、三十一)。

皇佑元年(1049) , 61岁

正月,移知杭州,过陈州,拜会晏殊;三月,次子纯仁进士及第。赴杭过苏时,与兄仲温议定在苏州创办义庄。七月,擢礼部侍郎,赐凤茶,有谢表。十月,义庄成。有“义田活族”、“不买裴堂”典故。在杭,与漕使孙甫观潮、赏雪,互有唱酬,时相过从。王安石(1021—1086)来访。

是年,张士逊卒,文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士,宋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,庞籍为枢密使,高若纳为参知政事。

是年诗文:《过陈州上晏相公》、《杭州谢上表》《赠叶少卿》、《依韵和苏州蒋密学(堂) 》 (蒋堂980—1054)、《依韵答蒋密学见寄》、《依韵和同年朱兵部王宾客交赠之什》、《和运使舍人观潮二首》、《依韵和孙之翰对雪》、《和并州郑宣徽见寄二首》、《知杭州谢两地启》、《谢转礼部侍郎表》、《谢赐凤茶表》、《荐李觏并录进礼论等状》、《举张昪自代状》(七月。张昪,992—1077)、《天竺山日观大师塔记》、《祭叶翰林(清臣)文》(十月)、《与蔡钦圣殿丞书》(之二)、《与韩琦书》(之十六、二十二、二十四)、《与张文定书》《与中舍书》。

皇祐二年(1050),62岁

仍知杭州任上。是岁,吴中大饥,朝廷诏两浙流民人收养。范仲淹发司农存粟救荒,又“宴游兴造”,独创以工代赈救灾方式。三月,李觏来杭谒范。八月,上《进李觏明堂图序表》,因范奏荐,旨授李觏将仕郎、太学助教。九月,兄仲温卒,有墓志。十月,为苏州义庄订立规约。迁户部侍郎。十一月,移知青州。

是年诗文:《阅古堂诗》,《春日游湖》、《段君(少连)墓表》、《王君(丝)墓表》(王丝,989—1049 )、《进李觏明堂图序表》(八月)、《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》、《义庄规矩》(十月)、《范府君(仲温)墓志铭》(十一月)、《告子弟书》、《与李泰伯书》 (之三)、《与韩琦书》 (之二十三、二十五、二十七)、《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状》、《又与中舍书》。

皇佑三年(1051),63岁

春,赴任青州,过长山,礼参故乡父老。三月,至青州任所,与前任富弼交政。时青州大饥,到任即赈济救灾。允百姓以钱代皇粮,除长途运输之苦。因病重难支,乞颍、亳间一郡就养。十一月,以黄素小楷书韩愈《伯夷颂》寄苏舜元(1006-—1054),苏分寄元老重臣题跋,为后世留下书法精品。

是年十月,文彦博罢相,庞籍拜相,高若纳为枢密使。

是年诗文:《青州谢上表》、《寄乡人》、《续家谱序》(正月八日)、《陈乞颍亳一郡状》、《举张讽李厚充青州职官状》 (张讽,1015—1076)、《祭杜待制(杞)文》(正月)、《太子中舍致仕上官君(融)墓志铭》(三月)、《与苏才翁(舜元)转运书》 (十一月)、《与韩琦书》 (之二十六、二十八)、《祭英烈王文》、《登表海楼》、《石子涧二首》、《南楼》。

皇祐四年(1052),64岁

正月,扶病就道,移知颍州。行至徐州,己沉疴不起,仁宗遣使赐药存问,于五月二十日卒于徐州。时知徐州的友人孙沔(983—1060)悉力营护丧事。死前上《遗表》,一言未及家事。卒,赠吏部尚书,谥文正。十二月壬申,葬于西京洛阳伊川万安山下,仁宗亲篆其碑额“褒贤之碑”。富弼撰墓志,欧阳修撰神道碑,名公显宦以祭文等方式表示对范仲淹的哀悼和崇敬之情。宣和五年(1123),应宇文虚中之请,赐庆州文正祠庙额为“忠烈”,过化之邦立祠庙祭祀者凡十八处。靖康元年(1126)二月,追封为魏国公。

是年诗文:《遗表》、《与韩琦书》(之二十九)。